白酒发酵是利用微生物(主要是霉菌、酵母菌、细菌等)将粮食中的淀粉转化为酒精和风味物质的复杂生物化学反应过程,不同香型白酒(如浓香型、酱香型、清香型)的发酵工艺存在差异,但核心环节可归纳为原料预处理、制曲、发酵、蒸馏四大阶段,
散装白酒厂家小编具体介绍一下:

一、原料预处理:为发酵奠定基础
原料预处理的目的是使粮食中的淀粉更易被微生物分解,主要包括以下步骤:
原料选择与配比
主流原料为高粱(含支链淀粉多,出酒率高、风味好),辅以玉米、大米、小麦、糯米等(不同香型配比不同:如浓香型多为 “高粱为主,多粮搭配”;清香型以高粱为主)。
要求原料颗粒饱满、无霉变,淀粉含量≥60%(淀粉是酒精发酵的底物)。
粉碎
将原料破碎成一定粒度:高粱通常破碎为 4-6 瓣(保留部分完整颗粒,避免淀粉过度暴露导致发酵过猛),玉米需粉碎更细(因其结构紧密)。
粉碎粒度影响发酵效率:过粗则淀粉利用率低,过细则易导致发酵时升温过快、酸度偏高。
润料(泡粮)与蒸煮(蒸粮)
润料:将粉碎后的原料用热水(60-80℃)浸泡数小时(如高粱润料 2-4 小时),使原料吸水膨胀,便于后续蒸煮糊化。
蒸煮:在甑桶中高温蒸煮(100℃以上),使淀粉颗粒破裂糊化(淀粉由 β 型转化为 α 型,更易被淀粉酶分解),同时杀灭原料中的杂菌。蒸煮需 “熟而不粘、内无生心”(如高粱蒸煮后掰开呈 “菊花心” 状)。
二、制曲:提供发酵所需的微生物与酶
曲是白酒发酵的 “动力”,由粮食(主要是小麦,部分用大麦、豌豆)培养微生物制成,含有丰富的霉菌(如米曲霉、根霉)、酵母菌和细菌,以及淀粉酶、糖化酶等酶类,负责将淀粉转化为糖(糖化),再将糖转化为酒精(发酵)。
制曲环节因香型差异较大:
浓香型:多采用中高温大曲(制曲温度 55-60℃),培养周期约 1-3 个月,曲块成熟后粉碎成曲粉。
酱香型:采用高温大曲(制曲温度 60-70℃以上),需经过 “二次翻曲”,培养周期长达 3-6 个月,曲香更浓郁。
清香型:多采用低温大曲或麸曲(麸曲以麸皮为原料,接种纯种霉菌,培养周期短,约 1 周)。
三、发酵:核心生化反应阶段
发酵是将糊化后的原料与曲混合,在特定容器(窖池、地缸等)中,通过微生物代谢生成酒精和风味物质(如酯类、醇类、酸类)的过程,不同香型发酵工艺差异显著:
1. 配料与入窖(缸)
将冷却至 25-30℃的熟粮与曲粉、水(或酒尾,调节酸度)按比例混合(如高粱:曲: 水 = 100:20-30:50-60),控制入窖(缸)水分 55%-65%、酸度 0.5-1.0(以乳酸计)、温度 15-25℃(冬季可稍高,夏季稍低)。
容器选择:
浓香型:使用泥窖(窖池四壁和底部为黄泥,富含梭菌等微生物,产生己酸乙酯等风味物质);
酱香型:使用石窖(窖底铺黄泥,窖壁为石头,利于微生物稳定繁殖);
清香型:使用地缸(陶缸埋于地下,避免杂菌污染,风格更纯净)。
2. 发酵过程与微生物作用
发酵周期从数天到数月不等(清香型约 7-15 天,浓香型约 45-60 天,酱香型长达 8 个月,且分多次发酵),核心反应包括:
糖化:曲中的淀粉酶将淀粉分解为葡萄糖、麦芽糖等可发酵糖(“糖化”);
酒精发酵:酵母菌将糖转化为酒精和二氧化碳(“发酵”,反应式:C₆H₁₂O₆ → 2C₂H₅OH + 2CO₂↑);
风味物质生成:细菌(如乳酸菌、芽孢杆菌)和霉菌代谢产生乙酸、乳酸等有机酸,酸与醇结合生成酯类(如己酸乙酯、乳酸乙酯,是白酒香气的主要来源);同时产生高级醇、醛类等物质,形成独特风味。
发酵过程需控制温度:前期(1-5 天)微生物繁殖,温度升至 30-40℃(“升温期”);中期(5-20 天)酒精大量生成,温度达 40-50℃(“高温期”);后期温度逐渐下降,微生物活动减弱,风味物质积累(“后熟期”)。
3. 发酵管理
定期监测窖内温度、酸度、酒精度(如浓香型发酵至 20-30 天时,酒精含量达最高,之后缓慢下降);
避免杂菌污染:入窖前容器需清洁,发酵过程中密封(如窖池用黄泥封窖,地缸用塑料布加盖),防止空气和杂菌进入导致酸度过高。
四、蒸馏:提取酒精与风味物质
发酵完成后,原料转化为 “酒醅”(含酒精、水、残糖、风味物质及固体残渣),需通过蒸馏(利用酒精沸点 78.3℃低于水的特性)将酒精和风味物质提取出来,得到原酒。
设备:传统用甑桶(上口大、下口小的木桶或不锈钢桶),底部为篦子,铺稻壳(疏松酒醅,利于蒸汽流通)。
过程:将酒醅装入甑桶,通入蒸汽加热,酒精和挥发性风味物质随蒸汽上升,经冷凝器冷却后形成液体(原酒)。
分段取酒:蒸馏时先流出的 “酒头”(低沸点物质多,辛辣味重)和后流出的 “酒尾”(高沸点物质多,酸涩味重)需单独收集,中段酒(“酒身”)品质最佳,作为基酒储存。
五、后续环节(非发酵阶段,但影响最终品质)
陈酿(储存):原酒需在陶坛、不锈钢罐中储存数月至数年,通过氧化、酯化、挥发等反应,降低辛辣味,使风味更协调(如浓香型储存 1-3 年,酱香型储存 3 年以上)。
勾调:将不同批次、不同储存期的原酒按比例混合,调整酒精度、香气和口感,保证产品一致性(勾调是白酒风味的 “二次创作”,非简单加水)。